採捕
上圖是極樂吻蝦虎魚以及中華花鰍 也是最近模擬底棲魚類對象,為什麼模擬他因為跑不快好入口還有行為,幾次的採捕過程相當的不順利不是被大水沖走蝦籠要不就是用生餌沒收穫不然就都是蝦子,最扯就是被人給收走以及把掛放在石頭上的生餌釣竿給收起來看有無魚獲(當場給她糾正)!共折損五個蝦籠,不過有抓到我想要的東西就算了。
一度還把中華花鰍誤認是鰍鮀或是短吻小鰾鮈
沿著溪流走發現最多的是花鰍 蝦虎魚倒是還好,映像中還有見到其他樣子的蝦虎魚但都沒有捕獲,如果時間夠多下次也考慮潛水下去看看。
水蛭毛?釣獲,因連續釣獲所以拍個照.
上下圖分別是平瀨及急流兩種場地
在平瀨可選用的毛鉤種類較多樣,舉凡是捷克若蟲、蝦毛鉤、蜉蝣若蟲、軟簑毛毛鉤、濕毛鉤、水蛭毛?都有收穫,這也讓我搞迷糊了!不過同樣的毛?樣式連續的兩天效果馬上遞減!而會有這樣的收穫猜測是魚群的密度高食物缺乏,在溪流穩定一周沒有降豪大雨可以看見為數不少的小捲仔優游在緩水域,體型從 十公分 ?到 十五公分 不等數量還滿驚人!用釣溪哥的方式跟釣組就可釣獲。
在急流上就比較難下手了主要還是水流太快速釣組難以送達,在選擇上使用去北海道作釣鮭魚的方式跟釣組,浮水線前端在接一節沉水線,操控的方式以水流來帶動重量線靠不段的翻圈來調整線組的位置跟泳層,到達棲所後才開始作收餌的動作,毛?的種類可以用濕毛?或是古典毛?的素材鮭魚毛?的樣式做出華麗鮮豔樣式來誘發魚就餌,在多次的作釣觀看後覺得急流裡的捲多半是以伏擊方式隱藏在石頭下方,而不是像在平瀨區到處優游 水的流速也難以操控到。

27.5
回過頭來看早期去花東釣何氏棘?想法還太過淺,觀查也不夠、所以一直停留在一個階段,現階段作嘗試有逆流釣 順流釣差別及 上  中  下水層,第一個階段以上 中水層,在花東觀看過的經驗何氏棘?晨昏時會上浮水面 (曬太陽)也比較可在表層釣獲,在這個時間水生昆蟲羽化量較大(以量獲取生存空間)近而吸引起其他魚類來覓食(小魚來了大魚也會被吸引)在羽化發生時也就是看見一堆神奇的光環水花﹗慢慢走近看原來都是小捲的傑作反而沒看見溪哥,何氏棘?幼魚時期跟?屬科的魚食物有重疊原該是溪哥、闊嘴出沒的水域被壓迫驅趕,到了 一定體型 上近而轉以蛋白質較高的食物(也就是溪哥及底棲的一些魚蝦)一隻二十七公分的魚可塞進我食指第二的關節也就是四到五公分大小的魚。這段時間一直在同一釣點,重複作釣跟不同樣式的毛?差異一方面是想毛鉤五大要領,當時也很需要一位路亞人來陪同?不然一個人要拿兩支竿很麻煩,藉由上次釣友圖騰的出現剛好可以填補這空缺感恩啦!主要也是想看同一水域兩者的差別(釣獲體型)由他口中得知大部分起來的魚都是二十初為居多,記得之前去花東算了一下阿仁的數量是毛鉤的三到五倍或是更高!而SPOON的操控上借由水流的帶動捲線器的操控產生擺動、反光效果吸引魚來就餌,就算是在靠近上中水層也能吸引到底層的魚上來就餌。當天看了一下圖騰的魚體在三十初這也是我最近瓶頸,在體型上圖破不了,不是說釣不到只是都維持在一定的體型!而若蟲作超過一定的大小就不太會就餌 顏色也會 濕毛鉤也一樣,而濕毛鉤也是最近嘗試的另一項(模擬水生昆蟲的成蟲死亡沉入水中)台灣的溪魚不挑食什麼都吃主因也是沒有意義(機會主義),單一品種羽化不集中、各品種羽化重疊機會高,只有夏季跟冬季才明顯(夏季跟冬季體型上也不相同)所以擇食沒有意義效率。這也是這段時間的感覺什麼鬼東西何氏棘?都嗑!小至#16若蟲到#12 7999wet fly 大小、水蛭毛鉤、軟簑毛毛鉤捷克若蟲…….都吃,一時之間還真讓人混亂!水域的深度毛鉤的大小相對出魚的體型,若蟲或是濕毛鉤超過了一定的大小捲還是沒那麼笨會吃還是以當地水生昆蟲或是羽化的成蟲做範本。會對濕毛鉤有興趣主要也是去北海道釣鮭魚有感而發(古典毛鉤)而不懂英文的我查閱一下中文中就屬猴爸、老左寫的文章詳細(肛溫阿)),當中有一段寫著「水生昆蟲利用肌肉划動或是借由汽泡的浮力由溪底上升至水表」都處於一種掙扎破出表面張力前、最脆弱最容易被攝時的狀態,因為不需要耗力追食也會把自己給暴露給由上而來的的人。而在操控上多半是水表層下用自然飄流的方式作釣,由溪底向上攀升、靠水流來帶重量線行為上就像及了上段那句話,這也是我以前在釣闊嘴最常用的一招,在傍晚時分常可看見大貓小心翼翼的重複著同樣上浮吃餌的動作,不需要作太多的動作只要往兩側拋投讓水流慢慢的帶過去,在線緊繃大貓就會把餌給叼走【抽抽抽跟刮水面還可以省略】飾帶型毛鉤、顏色上的「反差」也是以後會嘗試的。中下層的水域所模擬的是一種常見的魚類、花鰍跟蝦虎科魚「俗稱狗甘仔」體型三至 十公分 以及捷克若蟲
沒有哪一種毛鉤好用
主要還是因應不同的釣場水流環境更換不同的毛鉤
夏天魚較好釣可能是魚群數量多,體型多在二十出兩到三年個體
水生昆蟲感覺好像釣不到大魚但是跟用魚型毛鉤比也不一定較小看來需要來一趟花東
玩了一段時間只覺得了解了一半還有一些瓶頸需要克服

我是竹子不是捲仔
垂釣了一段時間感覺四號捷克若蟲竿並不適合來釣捲只能說還可以用,水流的關西加上沉水線纏繞上鉛線的毛?八二調的竿子以變七三了生怕再玩下去會變爛度竿!
再借過安平的六號竿只覺得這支負載能力不錯也弄了一隻玩玩
這段時間一直有問題:要如何掌握漁況?在花東看過捲仔會在溪底翻,可以這樣來判斷是否有魚在該段或是體型的大小,要不就是站在至高點來尋找,然而在頭前溪會這樣翻身不是捲而是竹子數量上也不少!沒辦法掌握魚群在哪或是進食、休息、嬉戲這類行為,只能憑經驗判斷很沒效率。
在多次的試驗性質垂釣釣上的都是竹篙頭也斷了兩次線一次脫鉤,因把倒鉤壓平忘了要把線緊繃理線時就這麼跑了 冏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kxhzpch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